劳模工匠宣讲会 张少飞——从手工绘图匠到模具工匠的成长之路!

日期:2023-08-20 01:49:07 / 来源: 华体会登录手机版

  宝安工会劳模工匠宣讲团由区总工会统筹组建,包含16名成员,均来自宝安250名各级劳模及40名“宝安工匠”,有全国优秀员、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国优秀百佳报人、全国百名“卓越模具工匠”、广东好医生、深圳市技术能手等。现在让我们通过一则短片一起认识一下当天下午宣讲会登台分享精彩事迹的宝安工会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宝安工匠张少飞宣讲视频宣讲回顾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在车间开过铣床、EDM火花机、光学曲线磨床,做过钳工师傅、车间工艺员,自己安装模具、调试模具

  为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的发挥劳模和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的心里,激励广大职工向身边的劳模工匠学习,争当标兵能手。宝安区总工会于8月5日举办“宝安工会劳模工匠宣讲新桥街道专场活动”。

  宝安工会劳模工匠宣讲团由区总工会统筹组建,包含16名成员,均来自宝安250名各级劳模及40名“宝安工匠”,有全国优秀员、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国优秀百佳报人、全国百名“卓越模具工匠”、广东好医生、深圳市技术能手等。

  大家好!我是来自森骏卓越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的张少飞。很荣幸今天能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分享的主题是 “从手工绘图匠到模具工匠”。

  模具是工业之母,从1991年进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算起,我跟模具的交情已经有30年。从四川到安徽,再到宝安,当初同一个班的同学一个个转岗、转行,而我却多次拒绝高薪转岗、转行的机会,因为做好模具设计是我坚持了30年的目标。从一个学生起步,一路上我出版了《双色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经典案例》书籍,拿下了《模具制造》创刊20周年论文大赛一等奖,登上了中国首届百名“卓越模具工匠”领奖台,并获评了2020年的“宝安大工匠”。

  30年里有很多故事,今天时间有限,我就简单分享我在模具行业中的4点成长体会。

  在座可能有一部分人不太了解模具是什么,没关系,30年前,我也跟大家一样,对模具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模具是个什么玩意。

  不过我很幸运,1991年,我进入了成都电子高专模具专业。“模具是工业之母”,这句话就是我进入这个专业之后首先学到的。老师当时就跟我们说,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就离不开模具。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两百多年了,依然需要模具。听完老师的话,我感觉自己中了大奖似的,我们学校是陈毅元帅的母校,王牌专业就是我稀里糊涂选的模具专业。我既惊喜,又感到无比的自豪,从那时候起,我就打心里喜欢上了模具。

  对这个领域的惊喜和自豪,就像是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种子生根发芽、发育壮大,而我对模具也慢慢得从喜欢到热爱,一步步奠定了我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

  我们母校的老师很专业,能够把枯燥乏味的金属工艺学,通过实际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讲解得浅学易懂,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金属热处理时的晶界转变点温度723°C。

  我们母校的老师也很严格。我们在画图时,粗实线和细实线画的不对、少画一根线都会被机械制图老师的火眼金睛发现,要求我们重新画。有一次,我偷懒,不想动脑筋画相贯线,随便画一根线,想蒙混过关,结果被老师严厉批评。如今30年都过去了,那句批评我的话,我依然记忆犹新,他说:现在绘图不严谨,走上工作岗位会一定出大问题的。

  痛一时,记一世。也正是这句批评,让我把“工作中无小事”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提醒我在后续的工作中始终牢记“工作要认真,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

  1993年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安徽芜湖电机厂模具中心,从事模具设计。在车间开过铣床、EDM火花机、光学曲线磨床,做过钳工师傅、车间工艺员,自己安装模具、调试模具。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从机器上学到了更多的模具知识,但让我受益最深的,还是从前辈同事们身上学到的人的品格。

  在那里,老一辈模具师傅们都富有敬业精神。六十多岁的高级工程师依然坚守在模具设计岗位,四十多岁的老师傅依然跟我们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设计模具、在模具加工现场跟进模具加工进度;亲自安装模具、调试模具,经常晚上试模到深夜。

  夏天的时候,师傅同我们年轻人一起到芜湖开发区的扬子一汽汽车底盘厂调试模,中午就用纸皮在车间地面上坐着眯一下。下午调试模具过程中,发现制品周边产生毛边,他就钻到设备里面,仔细检查模具上的零件,较快地断定找到问题,重新调试,搞定问题。

  正是老一辈师傅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敬业精神感染着我,让我学会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比起技能上的进步,老一辈师傅身上的敬业精神、严谨态度,才是我离开校门、走上岗位的最大收获。

  刚走出校门的时候,我的设计图纸经常出错,车间制造师傅经常打电话通知我去更改图纸。我的师傅告诉我,“图纸是设计师的语言,你设计的图纸如果车间师傅没有打电话给你,模具就制造完成了,那么你才能算是个合格的设计师”。

  那个时候,我们都是靠手工一笔一划绘图的,要趴在绘图板上,用铅笔、圆规、丁字尺进行模具设计。每天下班时,手上是黑乎乎的,粘满了橡皮擦和铅笔粉抹。我那时年轻,图画得很快,错了就重新继续画,3至4天就可以搞定一套模具图纸。于是,师傅就开玩笑说,“小张简直就是个绘图匠”,所以我才有了个绰号“手工绘图匠”。

  被称为“绘图匠”,原本我是很自豪的,但是后来我发现,作为匠人,手艺不仅要快,更要精准。

  师傅对我的设计图纸要求很高,每次发现图纸上有不合理的设计的具体方案或错误时,就用红色笔在图纸上画个大叉叉。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用电脑设计绘图,可以撤销、返回、重新修改。在手工绘图的时代,图纸上的红叉叉意味着重新画,因为橡皮擦是擦不了红叉叉的。

  有一次,我设计模具的每张图纸上都有四百多个直径3mm的小孔,总共有7张A0图纸,结果没画好,被师傅打了7个大红叉叉,辛苦好几天画出来的7张图纸全费了,都要重新画。这一次之后,每次我提交图纸给到师傅时,我都会多检查几遍。

  这些红叉叉告诉我一个朴素的道理:无论付出多少汗水,如果有差错,就都等于零。这让我慢慢就养成了比较细心的习惯,让我在后续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反复提醒自己要做个合格的设计师。

  1999年,由于国企改制,我南下来到了深圳宝安,在宝安区一呆就是22年。当时,我与朋友一起在沙井壆岗大厦附近租个房子住,先后在东江模具厂、沙井森成制品厂工作过,后来才到了现在的森骏集团。在这里,我见证了许许多多企业在宝安落地生根,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东江模具厂在当时的宝安区购买土地建立模具工业园;森成制品厂在沙井的购买土地,崭新高大的厂房拔地而起;森骏集团开发核酸检验测试芯片模具为核酸检验测试快速完成贡献一份企业责任......我也在宝安区这片热土上不断成长。

  来到宝安后,有一件小事,深刻影响了我后来的路。那一次,部门领导从我的办公桌旁边走过,突然停下来,指出我设计图纸中的问题点。仅看一眼,就准确发现问题所在,这炉火纯青的功力让我大吃一惊。我暗暗下决心,把他当做我成长的目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快速准确地察觉缺陷点,并拿出纠正方案。

  技术的提升,是需要一些时间沉淀的,同样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正是这个小小目标,我几次谢绝公司老总给我晋升其它岗位的机会,我对老总说:“我想在模具设计师一线岗位多干几年,多累积一些实践经验”。同时,一些朋友邀请我去上海一起创业,去杭州、常州、大连等地担任高职位,我也一并拒绝了,继续留在宝安,默默地为我那个小目标不断努力着。

  终于有一天,我在检查设计师图纸时,指正其中一张图纸有个尺寸没有更新过来。这位设计师说“老张,这么多图纸,只有这张图纸中有这个细小问题,都被你检查出来了,佩服!”

  这个时候,我这个原来的“小张”已经变成了“老张”,但是我还是感到有些欣慰,因为经过那些年的积累、沉淀,我看到我离目标又近了些。

  母校把我领入模具行业,我从国企老一辈师傅们身上学习、传承了敬业、严谨的精神。我来到宝安这片充满了许多活力和机遇的土地后,这些宝贵财富,让我得到了更快速成长。

  2000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设计脱螺纹模具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螺纹型芯这个零件是如何加工出来的,是一个典型的只会绘图、不会制作的设计师。是公司领导带着我,教我设计了加工此螺纹型芯零件的夹具,他在加工螺纹时,就让我在旁边学,还悉心指导我怎么来控制螺纹的起始点位置;在模具零件需要EDM火花加工时,他又教我如何设计加工电极,怎么来控制和设计放电间隙。

  那时,加班是经常的事情,为了把任务完成,我常常在公司一呆就是一整天,但从未没觉得累,因为自身的模具设计经验与能力也在加班中默默地提升着。可能正是这份收获的喜悦,冲掉了加班的疲惫。

  有句古话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做技术的也是一样的。那些长期的技术积累,在日常工作中难以体现,但时机来临的时候,就是行和不行的天壤之别了。

  2004年的时候,我第一次接到设计双色注塑模具的任务,但是绝对没经验,也没见到过这种注塑机。于是就在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终于找到龙岗有一个企业有这方面的注塑机。于是开车前往此公司,现场测量注塑机台尺寸,记录绘制这种注塑机的特点,向操机师傅请教双色模试模时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点、双色模具与普通模具的不同点以及双色模具设计时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回到公司后,再结合客户提供的资料做理解消化,终于完成了我们公司第一套双色模具的设计。

  一个多月后,模具制造完成,调试样板OK,我很开心。正是这个案例,让我产生了后来出版这本《双色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经典案例》的萌芽。

  2018年的一天,公司市场部一个同事告诉我,有个德国的客户发个双色模具项目咨询,同时客户给了他们以前类似模具的部分图纸,但是一直犹豫要不要把这一个项目给到我们公司制作。因为客户公司中有的人觉得这种复杂的双色模具,中国没有制造这类双色模具的经验,中国做不了,还是要留到欧洲自己制作。在给客户前期模具方案中,我特别重点说明第二色产品要增加2个进浇口,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5个进浇口。最终,客户还是报着试试看的心理把这一个项目给到我们公司。在后面的模具设计评审过程中,客户的技术人员就反馈,他们现有的模具第二色产品射胶压力很大,且浇口部位产生披锋,要我们在此新项目中改善此问题点。而我开始的提出增加2个进浇口正是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模造完成后,客户一起参加第一次调试模具,拿到我们第一次试模的样板,客户说我们的模具比他们的模具品质好,超出他们的想象。其实,我们已有十几年的双色模具设计与制造经验了。我们中国完全能制造出高端的双色模具!

  成功是一种经验,失败也是一种经验,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对我们模具人来说,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学会承受失败,并从中汲取经验。

  2006年的时候,我设计的一套模具试模失败,试模师傅调试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生产出合格样品。第二天,我早早打开电脑检查设计图纸,同时也做好挨批和受罚的心理上的准备。然而,领导没有责备和怪罪于我,反而鼓励我“我们每一套模具都是一个新项目,在创新的过程中有些挫折是正常的,不要被困难和挑战吓倒,我们要从这次失败中总结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预防的方法,避免后续再出现类似问题。”

  是他教会了我要换个角度来看待挫折,教会我要挖出埋在“废墟”中的“宝贝”,通过总结这一次失败,来避免后续的千万次失败。

  从此往后,在后续新项目开始时,我都要多次分析可行性,最大可能避免因为设计的失误给公司带来损失。

  2013年,公司接到一个美国客户的模具。在做前期模具方案时,我指出客户的产品有个特征需要更改。客户说:“我们做了很多类似产品的模具,现成的模具还在继续生产,没问题的。”客户开始很肯定自己,不愿意修改产品。我告诉客户,我们大家可以按目前的产品结构制造模具,但是制造出的模具寿命达不到合同中要求50万次的寿命,只能保证10万次的寿命。客户再次仔细对比新开发的产品与现在生产中的产品后,同意按我的方案更改新产品的结构,成功地避免了模具后续出现异常的风险。

  模具设计是个苦差事,平时晚上加班和节假日加班是常态。在这20多年的工作中,身边有不少同事,觉得工作太累,发展空间不够大,纷纷转岗到其它岗位或自己创业,或改行从事其它行业。

  1991年,我在学到了“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设计是模具行业的基础”的时候,就立下了做好模具设计这份工作的目标。30年后的今天,我很自豪,因为我依然坚守在模具设计岗位,依然在朝着我的那个小目标一直前行。

  在芜湖电机厂工作的6年中,我感受到了老一辈师傅们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事业的执着,也正是那时候,我默默地从内心里产生了“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我的师傅就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高级工程师。我当时想,我也要像她一样,搞模具设计到60岁,成为行业内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当初我们一个班35名同学,现在还在从事模具行业的已无几个了。我作为少数的几个,从事模具行业到现在,已经坚持了30年。

  2019年6月份,我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首届百名“卓越模具工匠”称号,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定与鼓励。站上现在这个演讲台之前,我曾经站上过公司优秀模具设计奖、技术进步奖、15年长期服务奖,《模具工业》优秀论文颁奖,《模具制造》创刊20周年论文大赛一等奖,中国首届百名“卓越模具工匠”等许多个领奖台。而且,得益于宝安率先全国构建工匠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此评选认定“宝安工匠”,我还有幸获评了2020年“宝安大工匠”。

  是宝安区委、区政府和区总工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与支持,让我能满怀信心、坚定前行。

  今天,我站在这里,面对着大家,我回忆起了30年前的课堂。那些丰富多彩的课堂,除了授予我专业相关知识以外,还教予我一个受益至今的道理。今天,我把它放在了最后,分享给大家:

  【全程视频回放】宝安区总工会“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劳模工匠宣讲新桥街道专场活动视频

  劳模工匠宣讲会 李谱超——致力于研发环保农药38年,用科技成果造福农民!

  劳模工匠宣讲会 梁勇军——从“印刷工人”到“技术大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