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的一座新兴的城市,在能源资源、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朔州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全国著名的奶牛和肉羊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北方地区著名的小杂粮种植基地、国家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山西省唯一的成长型资源城市。

  在“一煤独大”的结构破局中,朔州市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由三一硅能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7亿元的三一硅能5GW拉晶硅项目,于7月28日正式签约,8月份开工,预计9月底正式投产,跑出了招商引资“朔州速度”。

  数据显示,朔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民间投资始终高位增长,2022年增长8.8%,增速分别超出全国、全省中等水准7.9个、11.2个百分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继续全省领先,经济发展进位提质、态势强劲。

  探路领跑,绿色转型,是这座资源型城市积极布局多维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山西作为资源大省在时代机遇中创新突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缩影。

  以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为牵引,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是朔州市新形势下招商引资的着力点。

  朔州市以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为保障,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形成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招商的头雁效应。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机构和十大产业招商组,明确了各产业招商组牵头部门及工作职责。各县(市、区)、开发区也分别组建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立了招商小分队,并有计划地组织并且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同时,朔州还积极制作了现代产业体系动漫展示片和对外招商宣传片,进一步讲好朔州故事;绘制了招商图谱,推动全市产业招商实现按图索骥;以市场化视角和企业家眼光,科学论证、精心包装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编印《朔州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

  2023年年初,《2023年朔州市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制定,围绕七大主导产业,坚持“缺什么引什么,什么弱就补什么”,征集、论证、包装对外招商项目144个,总投资1177.75亿元,并向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进行了投放。根据该计划,朔州今年将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60余场次,吸引承接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朔州,努力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

  健全招商网络方面,朔州市与省政府驻天津、上海、广州办事处签订了招商引资合作协议;选派了6名年轻干部赴省政府驻天津、上海、广州办事处进行为期1年的实践锻炼;授予江西山西商会、南京山西商会、深圳朔州商会、北京朔州企业商会、上海朔州商会“朔州市招商引资联络处”牌匾;与山西省福建商会、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山西省湖北商会等8家驻晋省级商会签订了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协议;授聘朔州市招商大使54名,朔州市招商专家库专家8名;建立了朔州籍在外人才库、朔州市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建设人才库2个;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校友会、“双一流”高校毕业企业界人士的合作交流。2022年,全市新增校友投资类项目20个,总投资65.73亿元,到位资金10.59亿元。

  “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在近期召开的朔州市委书记专题会议上,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强调,要逐步深化招商引资机制,全面贯彻全省招商引资大会精神,用好用活12种招商方式,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为全方位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着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中,朔州市从始至终坚持绿色政务,在“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基础上,持续提高办结时效,不断跑出朔州招商引资服务“加速度”。

  朔州市大力推进各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标准地出让以及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地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集成改革。全面实施闭环管理,对招商引资项目从签约到投产达效,实施台账管理,做到及时汇总整理、监测分析,按月通报各县(市、区)、朔州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倒逼各责任单位在紧盯任务、推动项目上不放松,做到跟踪服务全过程。加强外资服务保障,建立朔州市外商投资促进工作专班机制和重点外资企业(项目)调度机制,健全重点外资企业“调度台账”。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辟“投资朔州”外商投资服务平台,充分展示朔州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产业高质量发展、招商项目等内容,并开通了在线答疑功能,全面实现朔州市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

  总投资192亿元的宝武太钢朔州绿电铬基合金低碳项目是朔州市与宝武太钢在“双碳”背景下开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重大合作,为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朔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亮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并每周召开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周调度例会,在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污水处理、铁路线接入等方面,均有专项小组全程服务对接,全力满足项目落地需求。目前,宝武太钢还在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待可研报告全部编制完成之后,将实质性启动项目落地具体工作。

  “零地招商”,是朔州经济开发区唤醒园区“沉睡资源”、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的积极探索。该开发区通过采取有偿收储盘活一批、项目嫁接盘活一批、自主改造盘活一批、招商引资盘活一批和空间再造盘活一批的“五个一批”举措,加快闲置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了“增资增效不增地”。在政策扶持下,金属表面改性及新材料应用项目等多个项目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落地园区,大大缩短了项目开工建设时间。

  如何改变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用高质量的发展突破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局?朔州正在先行先试,探索路径。

  朔州市聚焦“两个转型”和朔州市七大重点产业链,开足马力对接项目,密集推动招商引资,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努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立足煤炭产业优势,朔州市引进中石化和华东理工大学SE东方煤粉炉技术,历史性解决山西“三高”煤利用问题,总投资297.8亿元的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召开工作专班调度会议59次,项目已基本具备核准条件。立足毗邻京津冀区位和集大原高铁2023年底先期开行北京的交通优势,紧盯北京科研要素资源,打造北京科研院所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年产1.5万吨煤矸石制备石油催化裂化前驱体项目已投产,PEM制氢、微藻等多项中试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加快产业化落地。

  山阴县是一个煤炭大县,丰富的煤炭资源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固废。围绕怎样将劣势变为优势,做好固废综合再利用,山阴县聚集重点产业,突出“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模式,引进了不少大项目好项目,逐步形成一个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闭环链条。在现有固废资源的基础上,该县在引进5个高岭土项目之后,又在继续做大做深延长产业链方面做大文章,通过补链、延链,逐步引进化工产业,打造成一个包括新材料、陶瓷业、化工业等大经济融合转型的园中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碳基新材料、煤炭、矸石等产业链延伸项目,真正做到固废变宝。据悉,下一步,该县还将继续引进山东泰安玻璃纤维集团总投资约30亿元的新型建材一体化项目,力争将产业链延长、补齐,形成一条从源头到终端完整的产业链条。

  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权认为,围绕对照全省重点推出的十条重点产业链和朔州市七大重点产业链,从补链、延链、建链、强链的角度来看,朔州还有前景可观的合作空间等待发掘。他表示,省投资促进局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助力朔州与国内相关领域重点企业精准对接,吸引更多企业到朔州投资兴业。

  “朔州市有着转型发展的底气和朝气。转向哪里有方向,型是什么很明确。着眼绿色高质量发展,七条重点产业链已具规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推动绿色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项目、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项目、宝武太钢绿色低碳铬基合金项目、氢能产业园项目。随着这些大项目的建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将进一步撑起朔州新的产业格局,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朔州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剑英说。

  陶瓷产业是朔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连续举办多年的朔州陶瓷产品进出易会更是让朔州成为陶瓷产业、项目、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近年来,朔州市重点通过补链、延链、强链,使陶瓷产业进一步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方向迈进,产业链条体系更加完备,窑炉机械、模具开发、釉料加工、包装制作、创意设计、专业营销、花纸生产、报关服务等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壮大。

  同时,当地还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产品检测、会展交流、大型物流、协会联盟等配套服务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持续实施,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开发,名企、名品、名人不断涌现,基本形成多点多元陶瓷产业产品结构,中高端陶瓷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朔州市以怀仁、应县为主要产地,着力构建“一都、二镇、三板块”的陶瓷产业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集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一都”是“中国北方日用瓷都”;“二镇”是被省政府认定的省级怀仁陶瓷专业镇和被朔州市政府认定的市级应县陶瓷专业镇;“三板块”是高中档日用瓷制造、建筑瓷制造、陶瓷配套产业三大产业板块。目前,2个专业镇正在按照《朔州市促进专业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朔州市专业镇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全面落地落细落实十大行动中的54个总项、100多个子项任务。

  以陶瓷专业镇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朔州市在全球陶瓷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日渐提高。近期在北京召开的山西怀仁陶瓷专业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恳谈会上,山西晚报记者获悉,怀仁市计划以打造产业生态全国一流、产业能级逾百亿的陶瓷专业镇为目标,到2025年全产业链能级100亿元,到2035年全产业链能级300亿元。

  泥与火的对话中,瓷美如花;传统与现代的变革中,时空惊艳。如今的朔州大地,正涌动着一股向前发展的力量,奏响了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最美乐章”。(记者 王爽 实习生 任颢昕)


Go To Top 回顶部